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針對社會保障工作,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人社部將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針對社會保障工作,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人社部將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針對社會保障工作進展,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 一是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參保擴面效果明顯。截至2018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42億人、1.96億人、2.39億人;全年三項基金總收入為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28%,總支出為4.87萬億元,同比增長16.08%。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12.27億人。 二是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建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邁出全國統籌的關鍵一步。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繼續實施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1840億元。 三是待遇水平穩步提高。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失業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升。 四是基金投資運營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基金監管進一步加強。持續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和監督檢查,建立社會保險領域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繼續加強年金基金市場監管。
· 壹 · 恭喜,養老金繼續上調 早在12日,人力社保部發布2019年六項社會保障待遇標準集中調整方案,包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與企業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促進群眾增收。 企退養老金平均達到近4000元/月 按照國家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繼續為企業退休人員(含退職、退養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今年調整按照5%左右的增幅進行。 今年繼續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調整,特別是針對退休時間早、連續工齡和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進一步加大傾斜力度,使他們更多地享受社會發展成果。 2018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參加此次調整,將惠及248萬人。此次調整從2月開始補發,7月15日發放到廣大企業退休人員手中。 一、2019年北京市養老金將繼續上調 ?定額調整基本養老金 每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 ?掛鉤調整基本養老金 ①與繳費年限掛鉤 2019年繼續實行與繳費年限掛鉤普遍增加基本養老金的辦法,其中,繳費年限滿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元。 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 ②與養老金水平掛鉤 將退休人員2018年年底前的月基本養老金由高到低劃分三檔,5270元(含)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3770元(含)~5270元之間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3770元以下每人每月增加60元。通過采取低者高調、高者低調的方式,保障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員能夠適當多增加基本養老金。 同時,為了兼顧公平,針對少數退休人員按與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后低于下一檔的,還將進行差額補足。 二、適當向高齡退休人員傾斜 針對退休時間早、年齡偏大的退休人員,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自2018年起,在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時均向高齡退休人員適度傾斜。 2019年繼續堅持這一做法,對在2018年底之前已經年滿65周歲及以上的高齡退休人員,在按照上述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進行調整后,再次享受到40元至70元四個檔次的傾斜政策。 即:65至69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70至74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75至79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8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再增加70元。 在此基礎上,今年新增了對65歲以上退休人員中繳費年限滿30年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以體現對退休時間早、連續工齡和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進一步傾斜。 三、城鄉居民養老金上漲 ?2019年,將繼續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及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標準。全囯享受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待遇群體人均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 另外,對于2018年12月31日年滿65周歲及以上人員再增加10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目前的每人每月610元人均提高到每人每月710元; 城鄉居民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從目前的每人每月525元人均提高到625元,此項待遇調整惠及86.6萬城鄉居民,預計7月底前發放到位。 ?最低工資標準增加120元 按照國家要求,經市委、市政府批準,本市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由每月2000元,調整為每月2120元,增加120元。同時,相應提高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22元,調整為每小時24元;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52.6元,調整為每小時56元。 本次調整自今年2月起實施。 ?失業保險金每檔上調244元 為提高失業人員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依據《北京市失業保險規定》關于“失業保險金標準應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原則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考慮到今年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實際,2018年的失業保險金標準在現行基礎上每檔上調244元。 其中: 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1536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1563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1590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1617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1645元。 本次調整自2019年2月起執行。 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自2017年起,對因工負傷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人員的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因工死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逐年進行了調整。 ?2019年北京市繼續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具體如下: 調整范圍。本次調整范圍為2018年12月31日前享受傷殘津貼待遇的工傷人員(不包括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享受生活護理費待遇的工傷人員、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員供養親屬。 ①調整一至四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根據傷殘等級每人每月分別增加:一級傷殘增加355元,二級傷殘增加330元,三級傷殘增加305元,四級傷殘增加280元。 ②調整供養親屬撫恤金。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調整,每人每月增加185元。 ③工傷人員傷殘津貼和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調整,自2019年2月起執行。 ④調整工傷人員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的調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護理費調整到4233.5元;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調整到3386.8元;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調整到2540.1元。 工傷人員生活護理費調整,自2019年2月起執行。 ⑤調整五、六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用人單位未安排工作的五、六級工傷人員,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增加傷殘津貼,每人每月增加額不得低于180元。 · 貳 · 社保待遇還將繼續提高 一、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 針對社會保障工作下一步安排,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 ?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加快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落地。研究制定參保人員遺屬待遇政策。探索完善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 ?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經辦服務工作。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積極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鹬文芰?。 尤其是養老金方面,對于2019年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提升,不少地方已率先作出安排: 廣西: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最低標準提高至人均不低于600元,由自治區全額給予補助。 青海:從2019年1月1日起,對65周歲及以上的參保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的基礎養老金。 山西:從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和最高繳費檔次分別調整為每人每年200元和5000元,并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人員適當增加繳費補貼。 所以,家中有老人的,今年的養老待遇肯定會再提高的。 二、公積金政策調整:公積金提取變得更加方便 社保政策中,不少買房、租房一族十分關心公積金政策的調整。最近包括河北、北京、廣州、南京、汕頭、長沙、銀川、福州、哈爾濱等多地調整公積金提取政策。 具體來看,各地政策各有側重。如:北京、銀川對公積金提取手續進行了簡化;福州調高提取額度、廣州放寬異地購房提取。與此同時,長沙、汕頭則收緊提取政策,對繳存時限、異地購房和個人征信等規定更為嚴格。 我們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公積金提取、貸款手續可在網上辦理。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明確,49個服務事項可以通過網上申請或網上辦結,其中包括公積金提取和公積金貸款,比如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信息變更、調整月還款額、公積金貸款延長貸款期限、開具全部還清證明等。 而在廣州,根據最新的公積金提取管理辦法,非本市戶籍職工與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未在異地繼續繳存,未使用或已結清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在廣州市無套取住房公積金記錄或套取資金已全額退回賬戶5年后,封存滿半年可以提取。并且允許購房者在異地提取公積金。 無論是養老金還是公積金相繼傳來好消息,這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錢袋子,這些消息意味著我們的社保福利待遇將提高,我們每年每個月繳納的社保費用也有了相應的回饋。 三、養老保險不會交=白花錢 現在跨省換工作挺普遍的。尤其是年輕人,一言不合就辭職,二話不說換城市。很多小伙伴到了新的城市,找到新的工作,只更關心工資漲了多少,卻對自己的社保不太關心,只是被動的交錢交錢再交錢。 大家常說的社保,其實包括了“五險一金”,在異地轉移中,真正變動的只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公積金。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屬于當期交納當期享受的險種,并不存在轉移的問題。 而在可以轉移的三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公積金)中,只有養老保險是可以在同一個賬戶中續交的。所以,受換城市工作影響最大的就是養老保險。 先舉個栗子: 隔壁老王,戶籍河北,在北京工作了8年,在天津又工作了7年,到退休的時候,每個地方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都不足10年,最后只能回戶籍地河北辦理養老金領取。 有人要問了,回河北領取有啥不好?小編你看不起河北人啊?真是冤枉啊。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先來說說“基礎養老金”部分。2016年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是7706元,天津是5265元,而河北只有4367元,高下立現。 再來說說“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按照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你的個人養老金可以全部轉走,單位為你繳納的20%養老金卻只可以轉走12%。 現在知道在不同城市退休,養老金的差距了吧? 來源:億企贏江蘇 徐州外服分公司財務部 謝瑋 提供 聲明 |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
上一條:普惠性減稅政策解讀:超95%企業能享受優惠
下一條:2019年匯算清繳必知的十個新政變化 |
返回列表 |